在很多人的亲密关系中,我们都会听过这样一个共同点“七年之痒”。
七年,这个概念,似乎成了很多人爱情与婚姻的结束点。
譬如,在恋爱中,当两个人相处的足够久,足够了解,就很容易走到,越恋爱越不想结婚的地步。
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如果你想结婚,那就不要谈太久的恋爱,因为谈太久就结不了。
于是,我们也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一些在结束了爱情长跑后,没有顺利进入婚姻的人,都会在再次恋爱后,很快地开始谈婚论嫁,和新的恋人快速走入婚姻。
那么,为什么“旧人”没有做到事,在“新人”这里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
恋爱这件事本就是凭感觉的开始。
所以,很多人在恋爱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恋爱初期,特别是热恋期间,对方就是最让自己满意的伴侣。
你此刻眼中的伴侣就像是近乎完美的,即便是自己感受到了对方的缺点,也会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但这种上头的时刻,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通常情况下,恋爱过程中多巴胺的分泌最多会持续48个月左右,过了多巴胺的浓度高峰期,就会随之下降。
于是,当恋爱的时间足够长时,我们就会把自己内心投射出来的“理想化伴侣”的滤镜卸下。
而这时候,再去看伴侣时,就会出现,越看对方越闹心,越烦的现象。
你会发现:
原本善解人意的女友,不在理解自己,开始对自己有更多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对方的满意,就会出现各种指责与唠叨。
原本体贴勤快的男友,开始变得越来越懒,当初抢着干家务,说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现在油瓶倒了都不会扶一下。
而且这样的场景,指责,就会在关系中不断地上演,并且关系越往后走,会发现对方身上的小毛病越多。
这时候你就会质疑自己,当初自己喜欢的不得了,怎么看都怎么满意的人去哪里了?是不是他变得,还是说对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事实上,在关系的最初,是我们自己将对方理想化,而这也是一种自我的需要。
实际上,爱情中的真正相遇,就是在卸下对方“理想化”后。
因为,此刻的彼此才是真实自己,没有人能够一直扮演着对方的“理想化”伴侣,我们都必将要回归于原本真实的自己。
因此,如果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去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只想把内心的理想化伴侣的形象投射给恋人,让对方必须按照自己所思所想的样子去构建。
那么,也就会永远地处于亲密关系中的自我纠结与内耗中。
而且无论是换更多的人,从头开始,当在走到此处时,也还是要面对相同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去学会尊重事实,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去试着学会跟对方真实的样子相处。
武志红老师曾说:真爱是如其所是,假爱是如我所愿。
而当我们把对方理想化时,就是把自己幻想出来的理想客体投射到了对方身上。
这里面的潜台词就是“我对你本来的样子根本不感兴趣,我只是想把你变成我所期待的样子”。
这也是亲密关系中“七年之痒”,感情会终结的真正原因。
所以,我们要明白,从来都没有什么理想化的伴侣,也没有生来就与你非常合适且匹配的人。
只有彼此在关系中展现出真实的自己,用彼此的本真相互去碰撞,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更深度地去了解对方,这时你们才会真正的与对方相遇。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必须是建立在双方都是足够真实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彼此都是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有情绪也不憋着,有问题,有烦恼,也不会假装坚强。
而是懂得向对方示弱,卸下自己的保护层,让对方触碰自己的伤痛层,与真我相遇。
武志红老师说成年人的心会有三层,分别是:保护层、伤痛层与真我。
保护层在最外面,就如同我们每天带着面具伪装出的一个强硬的自己,但这却不是真实的自己。
接下来就是伤痛层,也叫做感受层,而最深处的才是真我。
真我是藏得最深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触碰不到,那么别人也就更触碰不到。
但想要拥有好的关系,就需要敢于展示真我,直面关系中的喜怒哀乐,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彼此相互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传递给对方,无论好的还是坏的。
因为只有这样,彼此才能够更深度地了解对方。
而如果彼此在交往的过程中,只是处于浅层面的交流,又或者是当要触碰到真我时,退缩了,那么也就无法抵达真正的亲密。
因为,当你把自己包裹的过于严实,害怕受伤,就不会去释放关系中的“毒”,也会有不满就憋着,就忍着,总是去压抑自己的感受。
那么,伴侣也会感受到你对关系的不信任,不重视,不关心,不在乎,从而使关系走向恶化。
什么是“放毒”?
冷战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最为常见,很多恋人在发生矛盾时,都会使用冷处理的方式。
彼此各自冷静,各自消化掉不良的情绪,避免各自都在气头上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
当然,这样做没有错。
但很多人在冷静之后,却会选择“埋没”问题,不想再去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害怕再次激起彼此的坏情绪。
而这种不敢于直面问题,不去及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在为关系积累“毒”。
因为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两个人都消气了,但实际上,问题与矛盾却并没有解决,它们会积压在彼此内心的深处,等到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伴侣总是吵吵闹闹,没多久就和好,似乎吵架已经成为了习惯,在外人看来,这么多年了也不可能分了。
但事实上只要他们自己知道,这其实是一个慢慢积怨的过程,等到某一天,失望攒够了,自己就可以毫无留恋地告别彼此。
而且,这样的分手方式还会更决绝,一般都不会再有复合的可能。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给关系“去毒”?
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在面对它时,总会有恐惧心理。
那就是直面冲突,敢于释放自己的攻击性与不满。
你拒绝冲突,就是在拒绝关系,也就无法与伴侣进行更深度的心灵交流,也会错过每一次更加透彻地了解对方的机会。
只有直面冲突,才能收获深度关系。
所以,不要害怕关系里的冲突,就算是见过彼此面目可憎的样子也没什么。
当你去释放自己的真我,也就如同把自己内心的诉求捧出来,也就意味着你们的关系走向了更深度,更亲密。
当然冲突也要有个“度”,它只是用来增进关系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真的不顾后果地去发泄。
这个过程必须要建立在你很看重这段关系的前提下。而不是一味的批判和指责一方,那就不是在“放毒”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电话:024-2352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