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恋爱挫折、婚姻动荡、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离婚再婚、婆媳关系冲突等问题,产生极大困惑却求助无门…… 可以拨打公益咨询热线:024-23527509
家庭教育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南街90号
E-mail:16133616031@qq.com
家庭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我被孩子的青春期撞了一下腰
发布日期:2023/4/23来源:网络阅读次数:1995


家庭教育:我被孩子的青春期撞了一下腰


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烦恼与困惑。

“怎么越长大,越不听话了,还故意跟我对着干。”

“还是小时候好,长大了总是惹父母生气。”

“开始有自己的秘密了,总感觉孩子不想与我们多说话呢。”

作为一位资深母亲,我也正在遭遇如此状况。

我们在看别人讲解或分享育儿心经时,感觉他们讲得都好有道理,可那些都是“教材”,当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温度的孩子站在你面前时,再多的理论知识好像都会失灵一般。

最初沉浸在空杯学习状态中的父母,自己也会“不听使唤了”,少了肯定与赞美、多了指责与批评,忘记了放手与信任,增加了干涉与控制。

01

孩子在逐渐成长,关系在悄悄改变

女儿今年小升初,开启了她的人生新阶段。对于父母,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改变与孩子之前的相处模式,以此为契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打脸。

我以为自己作为资深心理学爱好者,又是擅长亲子教育、家庭关系的平台心探教练,完全能够做到和风细雨地与女儿实现无障碍沟通。

不曾想,刚一开学,因为班委竞选一事,我与女儿持有不同见解,就给我们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希望孩子能多增加一些人生体验,通过参与班级学校的竞选活动,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比如为活动统筹思考和准备的能力、语言组织和当众演讲的能力。

自然也隐藏不了父母的那点功利心,借此让孩子积极靠近团委组织,给老师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整个初中阶段不断加分。

考虑到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了,不能再简单粗暴强制让她做事情,必须充分尊重她个人的意愿和选择。

于是,我为此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思考如何启动她参加竞选的意愿,怎样辅导她进行竞选前演讲稿的准备,我还悄悄联合猪队友中午时通过家庭会议一同动员孩子。

感觉一切计划得都很完美,当开口说出我提前准备好的500台词时,女儿一句“我不想参加”立马让我上了头,一个“忍”字,我将情绪咽进肚里,继续耐心做思想工作。

“就像这棵大树,它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可是小草只能仰视大树。”我就地取材,都没敢讲井底之蛙,怕伤她自尊。

“你才12岁,很多事情还看不到它的真相,比如竞争、机会,我现在给你说的这些,就是帮助你提前看到,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至于未来会后悔、会抱怨我们做家长的不作为。

小妞爹滴也在旁边帮腔,女儿一言不发,脸上仍写着大大的NO”。我继续吧啦吧啦做动员,最后女儿居然无奈地开始抹眼泪。

我心疼地问:“怎么了,宝贝儿?你若不想参加咱就不参加呗,但你得给我说清原因呀,我说的你都听明白了,也听进去了,到底因为什么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小就培养她学会有效表达,起情绪、哭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我就是不喜欢当着别人的面来介绍自己,而且我不喜欢参与管理别人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我热爱班集体。”只见她平复了心情,倔强地表明态度。

简短的“交手”让我大概了解了女儿的心声,对于她不喜欢的事情,再强制也不愿去做。而我也觉察到了自己的“强势”。

口口声声说是动员,可在女儿已明确表明态度,甚至都产生了委屈、愤怒情绪后,我仍然坚持己见,这已经不再是沟通了,而是完全的控制,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事。

带着不参加竞选的一致研讨结果,孩子开心去上学了,整个下午我却陷入沉思中,我该如何做出改变,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真正做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02

对青春期的误解,要两代人来学习

我们习惯将青春期等同于“叛逆期”。这样的标签,很容易误会孩子,给他们带来伤害,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我的探索需求更加强烈。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价值感,他们要知道自己是谁,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求达成自我的同一性。


此时,如果父母过于单一地追求孩子在学业上的成绩时,却忽略了他的兴趣、性格、品质培养与发展的话,很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产生低价值感,压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形成更强依赖。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比如唯成绩论、错误的攀比,很容易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当然,父母过于关心成绩的背后,代表着是孩子的前程。但步入社会,考验的不是这个孩子中学、大学的考试能力,而是社会适应性、岗位匹配度、以及生存能力。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自然也就知道了在孩子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兴趣、增加体验、丰富阅历对他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积累。

能够“预见”才会心安,无论何种结果,都是我们接受范围内的“安全感”体现。

在我们眼中的叛逆,实则是孩子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他们能有自己的思想,说明孩子逐渐脱离童年期的稚嫩,这些叛逆正是他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时心理变化的外在表现。

就像女儿对竞选班委的想法,她不愿意,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在绘画、音乐方面的优势同样可以为她加分、为集体做贡献,给自己带来更多锻炼的机会。

她同样知道,参加竞选与当众演讲是她的短板,需要通过多多锻炼来弥补经验,只是这一次她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她更不想准备去失败,这并不代表未来她不会去体验。

当女儿给我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当时她落泪时的委屈与无助。孩子面对父母的苦口婆心,并非是油盐不进、好歹不知,他们对父母也有理解、更有感恩,只是他们更想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一回自己。

之所以家长接受不了孩子跟自己“对着干”,一方面是因为对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必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撼动了父母所在意的权威感。

当代青少年,从小就被赋予了很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宝宝今天想吃什么?要穿哪件衣服?

互联网时代,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够增长学识、丰富阅历。所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课堂上,他们不是叛逆、故意跟我们对着干,只是在自由表达自己而已。

03

更多的尊重信任,平等的沟通交流

当父母深入了解子女真正的内心需求,再来审视他们的叛逆行为时,自然就会做出一些思维认知上的改变,从而改变自身行为、改变与孩子的关系、改变养育孩子的模式。

首先,要给予孩子更多尊重。

放下家长的评判,不要先入为主,这不是叛逆,只是孩子想更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给予孩子机会表达与表现自己,我们虽为孩子的父母,但在“人”这个层面上却是平等的,给予更多尊重,能够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聪明的家长,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有选择权的,当他拿回了人生一部分主动权时,就知道了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给自己做。因为在做选择的同时,他也选择了背后所要承担的责任。

“我要做”与“要我做”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因此启动了他的内驱力。这份尊重换来的是孩子的主动性、自发性,激发的是他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更多信任感。家长要相信他长大了,需要通过自己体验更多,来塑造他的人生、积累他的经验,而不是一味地听父母说教,重复父母的人生。

在孩子体验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不相信孩子,害怕孩子达不到自己心中要的结果,就会去干预孩子体验的过程,使孩子丧失责任心。

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家长才能做到放手。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 困难时给予帮助:孩子需要时,才给帮助,孩子会感恩;不需要时,就给帮助,是包办、是要求。

  • 建议时卓有成效:建议了,并不希望对方去做;内心希望对方做,就是要求。

最后,要与孩子保持有效沟通。

维护或改善亲子关系,都离不开有效沟通。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实现平等对话,让孩子有充分的表达自我的机会。

比如家庭会议:不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更多了解,还有利于快速达成一致目标、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信形式:我基本每年都要给女儿写一封信,中国的父母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书信可以尽情地传递信息与情感。

女儿曾经给我写过小字条,让我了解了正值青春期,怎样才是她的正确打开方式。既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又增进了我们娘俩之间的和谐关系。

促膝而谈:面对面交流是比较常用的沟通方式。有眼神的交流,有情感的流动,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感受。

运用父母的智慧,将问题与烦恼转变为机会与资源,把握住每一次与孩子真诚沟通交流的契机,同时也珍惜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好时光。

当我们做出改变时,会发现孩子也在成长,在亲子互动中,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电话:024-23527509



网站首页|关于协会|协会新闻|培训信息|团队风采|理论研究|婚恋家庭|推荐评优|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