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恋爱挫折、婚姻动荡、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离婚再婚、婆媳关系冲突等问题,产生极大困惑却求助无门…… 可以拨打公益咨询热线:024-23527509
家庭教育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南街90号
E-mail:16133616031@qq.com
家庭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胜过物质上的优越
发布日期:2024/2/19来源:网络阅读次数:420

家庭教育:“我基本上是好的”给予孩子这种感觉,胜过物质上的优越


感觉,有多重要?


打过麻药的人都知道,药效还在时,用药部位是没感觉的,就像不存在似的。也就是说,没感觉相当于不存在。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从来没被重视过、尊重过,那么就相当于这个人不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感觉,而对感觉的感受力是需要从小开始关注的。


对于家长来说,做到让孩子跟着“感觉”走,就是在帮助孩子保护自己的感觉,尊重自己的感觉。那么,这种感觉,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答案是,“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01

“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是孩子形成内聚性自我的关键


武志红老师说,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这个“自己”,可以理解为内聚性自我


内聚性自我,是美国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构成一个整体。


而这个向心力,就是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上。


电影《海蒂和爷爷》中的海蒂,之所以阳光、快乐、自由、独立和自信,就在于“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她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时,可以睡在羊圈,不在乎外在物质条件的好坏;还可以在皮特家吃简单的饭菜,不在意吃喝的好坏。


也就是说,海蒂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会觉得“我是好的”。这是一种健康的自恋感,也是海蒂让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02

“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胜过物质上的优越


武老师认为:“我们很容易把赢在起跑线上和输在起跑线上理解为是一种物质性的,比方穷养和富养这样的概念。但是,其实我作为在农村里最贫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我会说它并不仅仅取决于此。


这说明,起跑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优越,还包括心理上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心理上的“自我感觉良好”要胜过物质上的。


就像电影《海蒂和爷爷》中那个大户人家的克拉拉,虽然她在物质上富足,但内心却是孤独的、匮乏的。


克拉拉的妈妈去世后,她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内心是孤独的、无助的,于是会产生“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的感觉,所以她时常不开心。


当海蒂作了她的陪读后,她就海蒂视为唯一的朋友,可见她是多么需要被人认同,被人爱。


其实,克拉拉患上无法站立的疾病也是因为她的情绪没有被“看见”、“尊重”和“重视”。


在心理学上这种症状,叫躯体化


躯体化,在精神分析业内是最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指的是某种情绪不能在心理层面流动,也不能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时,就有可能转过来用身体症状来表达。


可见,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让孩子产生“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03

“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


前面说了,“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武老师说,这种感觉“只能建立在我按照我的自发性来做选择上”。


也就是说,父母要尊重自己孩子的感觉和选择。


当然,父母不可能做到在孩子所有的事情上都给出认可,但父母多数时候,至少30%的时候,都在认可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感觉:我的自发性上被认可的,是好的,我基本上是好的。


就像海蒂,多数时候周围人给予的都是认可,包括爷爷、皮特,以及克拉拉的奶奶等人。当然,她也被惩罚过,她偷偷把克拉拉带出去看山,回来被管家罚站,面壁思过。


当内心拥有“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更不会因为他人而失去自我,这就是在“成为你自己”。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成不了海蒂,因为他们的抚养者很少尊重他们的感觉和自主的选择。


就像电影《半个喜剧》中的孙同,他总是妥协,包括好哥们郑多多和他的妈妈,进而无法尊重自己的感觉,更不能成为自己。


他向郑多多妥协,是因为害怕失去友情,以及来之不易的工作和北京户口;他向妈妈妥协,是因为担心妈妈对自己失望、伤心,而他之所以不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是因为他没有形成“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他对自己不自信,才导致不断向外妥协,而这种状态和他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单亲妈妈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愿意为他牺牲一切”,虽然影片没有过多介绍妈妈对他的教育过程,但我们可以推断出,基本上是一个成就导向型的妈妈和一个顺从听话的孩子。


可想而知,孙同自己的感觉多数时候是被忽略的。


可见,当焦虑的父母打破了孩子的感觉后,孩子就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会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外在的评价上,进而失去了对自己感觉的感受力。这也是很多人不自信的原因。




04

“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是每个人都该拥有的


“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是我们自信的来源,也是“成为你自己”的关键。


作为成人,如果我们很难尊重自己的感觉,习惯逃避自己的真实感受,时常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就需要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有意识地做出改变。


比如,我们可以试着在小事上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决定,然后慢慢扩展到其他事情上。当我们不断体验到“我的事情,我可以做主”时,就会形成“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就像影片中的孙同,看清了妈妈的情感绑架伎俩,好友的死不悔改,以及自己要“活得像个人”后,做出了改变。


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感觉”,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真实想法。


首先,尊重孩子的感觉和选择。


就像影片中的海蒂,喜欢大山生活,但她的姨妈、皮特,以及女管家等人不理解,觉得她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也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习惯把自己的评判标准放在孩子身上,最后导致孩子的感觉没有被重视,这就相当于否定了孩子的存在。


当海蒂知道不能回到爷爷身边后,不久就出现了梦游症,而克拉拉的父亲答应海蒂回去后,到了爷爷家,海蒂的病就好了,而这就是“感觉被看见”的重要作用。


其次,相信孩子的“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当父母选择尊重孩子的感觉时,会担心孩子放飞自我,产生负面作用。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玩手机,不学习怎么办?这时还尊重他们的感觉,就是在害他们。


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和孩子约定好,看电视或玩手机多长时间后,必须做作业,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


其实,这个尊重与否的度,不好掌握,但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孩子是好的,而这也是在正向引导孩子。


再次,尽力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


抱持,是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术语,指的是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时,给予认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支持。


这一点,克拉拉的奶奶做得特别好,海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她给予支持和鼓励;当海蒂做好学习这件事情时,给予肯定和认可,这对一个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因为它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关键。


特别是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就形成这种感觉,他们就相当于在心理上赢在起跑线。


尊重孩子的“感觉”,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电话:024-23527509



网站首页|关于协会|协会新闻|培训信息|团队风采|理论研究|婚恋家庭|推荐评优|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