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恋爱挫折、婚姻动荡、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离婚再婚、婆媳关系冲突等问题,产生极大困惑却求助无门…… 可以拨打公益咨询热线:024-23527509
婚恋心理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南街90号
E-mail:16133616031@qq.com
婚恋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婚恋心理
婚姻家庭咨询:伴侣之间,最怕这3种虚假沟通
发布日期:2023/7/14来源:网络阅读次数:1160


婚姻家庭咨询:伴侣之间,最怕这3种虚假沟通





“我想离婚了。”


“我觉得我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堵墙,每次找他都会撞得一身伤。”


“也许我们的结合就是错误,早点结束对彼此更好吧......”


恋爱8年,结婚2年,小宋打算离婚了。


她不理解,明明彼此相爱,怎么日子过着过着,就都聊不到一起了呢?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想说,这种「感情困境」并不少见。


在咨询中,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情侣或夫妻了:


  • 无论和对方分享什么都得不到回应,或是被嫌弃“有什么好说的”


  • 跟对方吐槽自己遇到的糟心事,也得不到共情,反而被教着做事;


  • 话还没说几句,就被对方简单粗暴地结束对话,要么就当听不见……


好好沟通,似乎成了很多人“求而不得”的奢望。


来访们常常问我:是我做错了什么吗?还是我一开始就选错了人?


诚然,有些婚恋问题,是因为遇上了错的人,或是不够爱。


但更多的情况是,相爱的双方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迷了路,走进了沟通的误区。




01

我们和伴侣的沟通,

为何总以吵架告终?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是想好好沟通来解决问题的。


却又总在某个瞬间变成争吵,甚至开始攻击彼此。


为什么会这样?


在探索沟通到底在哪出了问题前,我们要先做的重要一步是:


了解你自己、你的伴侣,以及你们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你们都是多变的状态:


可能一开始还蛮兴奋,然后不知道哪个节点又变得不高兴,接着又变得沉稳下来。


状态转换得很快,有时甚至反应不过来。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3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拷贝自父母或父母形象的人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其中有专制、指责的部分,也有温暖、呵护的部分。


比如,我们可能会发现有时自己说话的样子会特别像父母。


成人自我状态:针对此时此刻的状况做出反应的行为、想法和感受。


比如,我们在工作时呈现出的稳定的,专注解决当下问题的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重演自己儿时的行为、想法和感受。


比如,哪怕成年了,我们在听到好玩的笑话时也会笑得前仰后合,开心又自由。



这三种状态,会在每个人身上不停地转换。


它们没有好坏之分。


只关乎在当下那个场景里,你呈现出哪种状态更恰当。


我们的沟通会变得具破坏力,往往是因为彼此状态没“对”上。


结合多年来的咨询经验,我总结了3种颇具代表性的,常引发争吵的沟通类型。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我们是否也走进了相似的误区。





02

类型一:

儿童状态VS父母状态


有这么一对夫妻:


妻子面试了两家公司,A离家近,B钱多点,她想去B,又拿不定主意。


丈夫就说:“你就去A吧,上班更方便。”


妻子回道:“可我还是想去B,工资会多些呢。”


丈夫不以为然:“去那里上班要1小时,没几天你就累了,就找我吵架,犯不上。你就听我的,去A。”


妻子继续争取:“可B能多挣2000呢,我真挺想去的。”


丈夫生气:“去什么啊!你这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喊着要回来了!”


对话至此,妻子觉得丈夫看不起自己,丈夫则认定自己是对的,妻子却不肯听。


出现这种冲突场景,是因为一方在儿童状态,迷茫、无力,向对方寻求建议;


另一方却进入到专制父母状态“我是对的,你得听我的。”


在这样的互动状态下,双方都不舒服:


一直处在父母状态的一方,总会觉得自己就像在带孩子,身心俱疲。


而处在儿童状态那方,一方面会变得越来越无力,很多问题都认定自己解决不了;


一方面又会心里不舒服:“我为什么要听他的?凭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这样的沟通误区,在婚姻里十分常见。


那怎么去调整呢?


可以转换成成人VS成人状态


妻子寻求建议时,以成人状态将自己的考量先说出来:


“虽然B离家有点远,但咱家离地铁近,还是方便的。而且B发展前景更好,所以我更倾向B。A确实离家近,好顾家,但我们目前也没孩子,我还是想在职场上再拼一拼,你觉得呢?”


这样,丈夫也容易对应转换到成人状态,针对当下的问题去回应,彼此间的沟通就变得更和谐、高效了。



也可以转为成儿童VS温暖父母状态


比如,丈夫能看到妻子想多挣些钱的想法,给妻子更温暖的回应:


“我理解你是想多挣些钱。但你看,现在我的收入也不错嘛,不需要你那么辛苦养家。我更希望你可以每天都过得轻松开心,我觉得那样更好,你觉得呢?”


当回应变得更温暖、柔软,妻子可能也不会感觉到受伤,而是感觉到丈夫对自己的疼惜。


用这样的方式沟通的两人,心自然不会越聊越远。




03

类型二:

成人状态VS父母状态


这种沟通冲突也很常见。


比如,妻子在工作中受了气,回到家跟丈夫抱怨:


“今天又被领导批了。他问我们对年会表演的想法,我就提议排小品,结果他说什么排练要花时间,租衣服又要花钱,直接就给我否了。”


没想到丈夫回:


“你这想法确实不行,领导问想法你真就傻乎乎地说啊!再说了,排小品确实不现实,租衣服不得花钱啊,公司肯给你出这个钱?”


妻子一听,更气了:“你怎么跟他一伙的?你还是不是我老公啊?!”


老公也委屈:“这不是跟谁一伙的问题,我这不是在跟你说这事怎么解决吗?”


出现这种有破坏力的沟通,是因为:


妻子指向了丈夫的成人状态,期待丈夫能给自己一个解决方案,但丈夫却跳到了专制父母状态,指责妻子想法不现实。


妻子委屈,丈夫不解,争吵就发生了。


试试这样调整:


丈夫调整成温暖父母状态,先安抚妻子的情绪:“心疼你,先别生气,我在呢,我们一起想法子。”


然后再进入到成人状态:


“我觉得你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挺棒的。但可能领导也有他自己的顾虑,可能是担心你们排小品会耽误工作时间,也担心要花钱。


如果你们能把这两个顾虑都解决了,比如用休息时间排练,穿自己的衣服表演,应该可以再跟领导争取争取。要还是不行,咱们就再想想别的办法?”


当丈夫以这样的状态和妻子互动,妻子也更容易进入到成人状态,一起运用资源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如果我们和伴侣之间常用这样的方式来沟通,相信能减少很多的争吵和不愉快。




04

类型三:

父母状态VS父母状态


有孩子的夫妻,还常常会出现这种沟通误区。


比如,夫妻俩周末商量带孩子去哪玩。


妈妈提议:“咱带孩子去儿童乐园吧?”


爸爸皱眉,“去那人多的地儿干嘛?再说了,在那就只是玩,什么也学不到,去科技馆吧!”


妈妈不满,“本来周末挺开心的,非要让孩子学点儿什么,让他痛快玩一天不好吗?”


爸爸就说,“现在是开心,将来呢?你就不怕他输在起跑线?”


两人就开始吵起来,最后光吵架了,哪也没去成。


这种情境下,夫妻俩都是以父母状态在沟通,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更对,谁也不服谁。


活动的主角——孩子,却没有一点儿自主权。


这样的互动下,怎么调整才能更好地沟通呢?


妻子可以调整成成人状态,把沟通重心放在解决眼前的问题上:


“你说的话我都有在听,你是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要不咱们问问孩子的意见?”


也可以调整成儿童状态,用撒娇来应对丈夫:


“老公你也太喜欢学习了吧!可是我今天好累呀,真不想学,就想痛痛快快去玩,我觉得孩子也想玩,那怎么办呢?”


处在父母状态的丈夫,也更容易接受这种“软”表达的需求。


还可以调整成温暖父母状态:


“亲爱的,我知道你是担心,怕孩子不好好学就会落后。但你看,咱们也工作了一星期,周末对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


不如就趁今天和孩子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你也能放松放松。”


当妻子看到了丈夫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慌,并给予安抚时,丈夫就可能进入更理性的状态,也更听得进妻子的建议。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种冲突里,三种自我状态都能解决这种争吵。


这也印证了前文说的,没有哪一种状态一定是好的,或不好的。


更重要的是,判断当前情景属于哪种,然后调整至恰当的状态去发起沟通或回应。





05

好的亲密关系

需要回应,更需要觉察


亲密关系里,每个人都有被爱,被认可,被尊重,被欣赏,被珍惜等需求。


所以,在沟通中,我们除了要好好回应彼此,更要保持一个敏锐的觉察。


觉察自己和对方分别处在什么状态,如何回应才能让对方感觉被理解,愿意继续沟通。


可实际上,也许你今天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学习了有哪些类型以及如何应对的知识。


在争吵发生时,也很难去灵活地转换。


因为,“知道了”≠“能做到”。


从思维层面的「理解」到行为层面的「做到」,中间还有很多需要修通的部分。


比如,在面对与伴侣的争吵时,我们其实很难让自己转变到一个恰当的状态里。


中间会有我们的“卡点”:


我们可能会想:“凭什么要我转变?凭什么要我服软?他就不能服软吗?”


你卡在了“不爽”里,也就不甘心去调动、去转换自我状态。


这个“卡点”,可能是双方互动的情绪激起的,也可能与你的成长经历有关。


比如你小时候常被要求听话,不能有任何自己的主见。


长大后,你就渴望自己翻身做主,这样去要求伴侣或孩子。


所以,自行去转变并不容易。


很多时候,成长经历中的卡点,就是我们当下困扰的症结。


心理咨询的作用之一,就是引导你去做这部分的修通。


修通你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能量被卡住的那部分。


这其中,会应用到很多的咨询技术。


来访也会在安全的环境中,和咨询师建立起一段温暖、支持的关系,并获得更多不同的体验,更客观地看待问题,修通自己的卡点。


每次看到来访一步步松动“卡点”,修通自己,我也同样感到幸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电话:024-23527509




网站首页|关于协会|协会新闻|培训信息|团队风采|理论研究|婚恋家庭|推荐评优|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