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恋爱挫折、婚姻动荡、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离婚再婚、婆媳关系冲突等问题,产生极大困惑却求助无门…… 可以拨打公益咨询热线:024-23527509
婚恋心理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南街90号
E-mail:16133616031@qq.com
婚恋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婚恋心理
婚姻咨询:伴侣间,想清8个问题,再大的冲突也不怕(下)
发布日期:2022/6/15来源:网络阅读次数:1002

婚姻咨询:伴侣间,想清这8个问题,再大的冲突也不怕



 问 题 四 
我究竟站在谁这一边?


其实夫妻最大的需要,就是在有矛盾的时候,无论这个矛盾是我的同事、我的朋友、你的原生家庭,还是我们的孩子,我都希望你是站在我这一边。 

如果不是的话,我就会怨你,我就会跟你吵。所以我们说,“站在我这一边”是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可是站在我这一边,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这两种领域特别不容易。

第一个是婆媳关系。当你的需要跟我原生家庭、我的父母的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么办?

关于婆媳关系,我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家里的妻子和婆婆发生了矛盾,她们在争什么?表面上她们在争很小的事情,比如说这个孩子应该吃什么,今天穿什么衣服好。可是,其实她们争论的核心是:谁是这个家里的女主人?

如果你站在妻子这一边,那你就确认说,妻子是这个家里的女主人。如果你不站在她这一边,那她就会一直去争这个女主人的位置,她就会跟你争斗不休。

前段时间见过一对夫妻,他们就一直在我的咨询室里争吵。这个丈夫就说:“你看看我的妈妈对你多好多好,你去我们那个家的时候,给你准备各种菜,然后怎么小心伺候着,生怕惹你不高兴,可是我去你家呢?你的妈妈老是挑我各种毛病。”

妻子越听越生气,说:“我的妈妈怎么样,她全是为了我们好,你看看你的妈妈,她是假客气。”

所以他们就不停地争吵。等他们争吵差不多了,我就跟他们讲,我说:“对不起,我在这做的是夫妻治疗,可是我没有看到夫妻。”他们就看着我,我说:

“我没有看到一对夫妻,我只是看到两个原生家庭的代表。”

你看,有时候夫妻之间,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里涉入太深的话,他们就不是一对夫妻了,而是两个原生家庭的代表,好像在代表各自原生家庭的利益在谈判一样。而一旦你在这样一个位置,你看着你的老公或者老婆一定是不顺眼。

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就用上两条最古老的智慧了。

第一条叫老婆永远是对的。
第二条,万一她错了,参见第一条。

虽然这是一个玩笑话,其实它讲的就是,夫妻应该是站在一起的。

另一个夫妻之间常见的问题,就是处理孩子的问题。

经常有的一个误区是,当爸爸妈妈之间有很大的矛盾,又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慢慢的这个妈妈就跟孩子站在一起,然后这个爸爸他就被关在外面。这个爸爸当然就觉得很不对,他就不停地指责妈妈,说:“你看你把孩子都教成这样了。”

通常这样的家庭结构,这个孩子不听爸爸的话。夫妻争斗的战场,就延续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家庭的这种结构越来越深化的话,这个爸爸就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有家不能回的男人。

现在经常流行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其实大家知道吗?这种丧偶式育儿,有时候是“跨代结盟”这种家庭结构的产物。所以说,如果你要回来,那你就必须要想,我站在谁这一边。

有一些人会说:“老师,就算我站在我的配偶这一边,可是我实在是不同意她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实在是有差异。”

于是就有了第五个问题。


 问 题 五 
面对差异
怎么才能找到让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夫妻之间一定是有差异的,我还没见过没有差异的夫妻。区别在于,他们怎么面对和处理差异。

有一些人会说:“我自己就忍忍就算了,可是孩子的问题我绝对不能跟你妥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跟他们讲说:

“你知道吗,其实你的或者你先生的教育观念,都没有特别的对错。如果你们能达成某种妥协或者一致,你们就能教给孩子一个最重要的东西:爸爸妈妈有能力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差异也没有那么可怕。我觉得这是比坚持某个特定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一种教育。” 

让我来举个例子。

一对夫妻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争吵了。

妈妈说:“你看人家孩子都在报奥数,如果我们家儿子不报奥数,他会不会落后?”

爸爸就说:“小小的孩子这么焦虑干什么,现在我们国家都减负了。小时候学这么多东西,长大以后他心理素质就不好了,更没有长久的动力,你这叫涸泽而渔。你应该让他去运动,让他发展各种其他自己的爱好。”

夫妻越说越生气,最后就吵起来了。

你说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我觉得都有道理。而唯一没道理的是他们俩没有办法处理差异。

一些成熟的夫妻,在面对这样的差异的时候,他们也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意见,可是慢慢的他们会找到一个办法,让这个事情推进下去。

比如说,丈夫就会说:“好,那就学奥数试试看哈,不是有那种试课的班吗,那就去试试看。万一孩子不爱学,那我们再回来。”

或者这个妻子也会说:“那要不我买几本书看看,孩子要是喜欢,那再去报也不迟。”

别小看这一种处理。能以这种方式处理差异,代表着这对夫妻的成熟。


这种成熟就在于,他们不会固执己见地认为我一定是对的,他们也不会陷入那种争输赢的模式。他们更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就好像我才是孩子利益的代表。

他们觉得差异只是一个小小的不同,我们重要的是不要破坏我们的关系,而让我们的关系继续下去。

成熟的夫妻一定有很多这样的机制,来处理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差异。

有一些朋友就会问说:“老师,我处理不了跟我伴侣的差异,实在是我不认可他这个人。”

于是就有了第六个问题。


 问 题 六 
在现实的他和头脑中理想的爱人之间,
我选择谁?


即使我们每一个人结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亲密关系中了,可是我们头脑中,还会有一个理想化伴侣应该有的形象,我们放不下他。

而如果你一直放不下,你就会发现,你处处把理想的这个形象,跟你现实的爱人做比较,你越看越觉得这个现实爱人不顺眼。

作家王朔就说: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而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什么意思呢?就是婚姻如果用理想的这个标准来看,你的现实的伴侣是一定不够符合的。可是如果你愿意将错就错,反而能脚踏实地地把另一个人变成一个正确的人。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节目,遇到一对很年轻的夫妻。

这个丈夫原来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挣20万就会花25万,到处去旅游。

可是他结了婚以后,他就乖乖地把烟也戒了、酒也戒了,每天回家,然后把钱都给老婆,变成一个特别好的男人。

而他的老婆,就特别的感激、特别的认可她的先生,就觉得我的先生太好了。

所以讲他们为什么结婚的时候,她就讲一段话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两个人有两个人的好,如果遇到对的人,那还是两个人好。我就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个对的人。”当她这么说的时候,她的先生就很温柔的看着她。

我当时就想,也许她太谦虚了。不是她遇到了一个对的人,而是她用这种欣赏和认可,把她的伴侣变成了一个对的人。

其实有时候,所谓对的人常常是这样来的。是我们放弃我们心里的这个偏见,愿意将错就错地去经营我们的婚姻来的。

在我的工作室,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对自己的伴侣不满意的夫妻。

比如说我遇到一对夫妻是这样的。这个妻子她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然后她就觉得我的丈夫不够上进,经常会说:“你为什么不好好规划规划你的工作呢?你应该这样那样”,然后给他很多的意见。

这个丈夫也说:“我有自己的主意,你能不能让我按自己的节奏。”妻子就说:“你回家为什么不好好看书?”丈夫就说:“我回来以后我休闲一下,我在工作中已经很累了,能不能让我放松一下?”所以两个人就吵起来。

我就跟他们开玩笑,我说:“你们是两个人,可是我怎么决定,你们的关系里有三个人。”

他们问:“怎么有三个人?”

我说:“你、你的伴侣,和你头脑中理想的伴侣。”

你头脑中理想的伴侣积极上进、他完全符合你的意愿,而你现实的伴侣不是。那你究竟要选你头脑中理想的伴侣,还是选你眼前的这一个人?

这听起来是一个玩笑,可是大家知道吗?很多人是宁愿去选我头脑中理想的伴侣,而不愿意去接受我眼前的这一个人。哪怕我们头脑中理想的伴侣是虚幻的。

当我们不愿意选择我们眼前的伴侣,而去选择头脑中理想的伴侣,就会犯了另一个错误。

就是,好像我在亲密关系中是远远的,我的亲密关系的质量完全是我的伴侣来决定的,而他现在不够好。

于是就有了第七个问题。





 问 题 七 
在亲密关系中,
我是一个投资者还是一个创业者?


我喜欢用经济活动中的这两个身份角色,来表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我听到很多人都讲说,我真是所托非人。我遇到的先生或者我的妻子,怎么是这样的,我浪费了我的感情,浪费了我的青春。他们在讲的好像是,我投资失败了。

你知道吗?这是一种投资者的心态。

对于投资者,选择是重于经营的。他觉得好像亲密关系中,我最重要的是就是选对人,选对人了以后所有的一切就理所当然。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原因。他们不愿意去经营,觉得太麻烦了。

最好选那个对的人,他就在我眼前,这样就好。

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我只要把钱投给你,我把感情投给你,我就行了。接下来就你去经营了。

既然我投给你了,你要对得起我,你要给我回报。万一你的回报不符合我的预期,那我还要考核评价,必要的时候我还要撤资。

可是创业者呢? 

创业者是什么?我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一个项目完全不对,那你很多精力都白费了。

可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一定是知道选择只是开始,因为接下来有巨量的问题。

比如,怎么搭建团队,遇到各种各样的经营难题怎么解决,怎么开拓市场。所以它是经营重于选择的。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一定是置身事内的。你没有办法说这个跟我没关系,所有的事都跟你有关。

你也没有办法说,你好像是一个考核评价的位置。因为你是这个事业最终成败的负责人。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种差别。你要理解在婚姻中在亲密关系中,我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如果是一个创业者,那你至少会有一个态度,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与我有关”。因为是我要跟我的伴侣去经营我们的婚姻。

记住,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重选择而轻经营,而一个是重经营而轻选择。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直播,这个朋友她是以“婚姻幸福”著称的。可是在直播的时候,她讲了一段故事,我觉得也挺有趣的。

她讲说:“我跟我的先生最开始结婚,结婚那天我哭了。我就想,哎呀我的婚姻就这样了吗?可是当我们一起结婚了八年、十年以后,我才慢慢真的爱上他。我现在就觉得完全离不开他,我觉得他是一个太好的男人。”

你看,有时候对的人其实也是经营来的。所以亲密关系是一件经营大于选择的事。

当然我们说了这么多,前面我们都讲的好像是“与我有关”,都好像是你要挑起这个经营亲密关系的责任。

那也有一些人会讲:“老师真的吗?可是这段关系实在让我觉得别扭,我想要离开呢?”

那我就要问大家最后一个问题。




 问 题 八 
你想讲的是“我”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去做一个亲密关系的工作坊,讲我的“与我有关”的理念。

当我讲完的时候,有一位女士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并不是所有的事都与我有关的。”接着,她就跟我讲起了她的故事。

她原来有一段婚姻,在那段婚姻里,先生是一个特别控制的人。如果她跟其他的男性同事出去,她先生一定要打电话仔细盘问。

每天回来他要检查她的手机。而且她的先生又很苛刻,总是在指责她,告诉她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她一直生活在神经紧绷的状态里。她的婚姻生活是战战兢兢的。可是最开始她也觉得,“是不是与我有关,是我要多反省我自己。” 

所以当他先生这样讲的时候,她没有愤怒,反而经常会反省:是我做的不好吗?有时候这种反省过度了,也真的会想出一两个做的不好的事。

她的承认也会让她的先生觉得洋洋得意,说:“你看就是你做的不好,我说得没错吧。”

在这样一段痛苦的婚姻里煎熬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她实在受不了了,离开了他的先生。

她说:“我一点都不后悔离开这一段婚姻,我唯一后悔的就是,为什么当时没有早点离开。现在我可以说,这件事不是‘与我有关’,我觉得我没有问题,是我先生的问题。”

我说:“我支持你。我觉得你说的对。”

我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其实我们在婚姻里有两个故事,一个叫“我”的故事,一个叫“我们”的故事。

“我”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故事呢?它?是一个自我觉醒、成长和转变的故事。它?是一个走出依赖,突破心理舒适区的故事。是一个我一个人也能过得好的故事。

而在亲密关系中有另一个故事,那是“我们”的故事。相比于“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没有那么痛快,它甚至有时候有一点憋屈。

“我们”的故事里,所有的事都跟你有关,改变是从你开始的。你要慢慢去做对的事来影响对方。

你要为关系承担更多的责任。你要把我的委屈和不甘,变成我们的相互理解和奉献。

其实“我”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哪一个故事对呢?没有哪个不对。我觉得,这是我们的选择。

要说不对,只有一个不对,就是我明明要讲“我”的故事,可我还是很在意他的看法,想要改变他。或者我明明要讲的是“我们”的故事,可是我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让我能从这段婚姻里独立出来。

“我”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它是你的选择。可是做了选择以后,你能把这个故事讲成功,那这就是我们经营的方法。

我觉得,其实这个听众也给我很多启发。

作为一个亲密关系的专家,我们天然地认为好像一段亲密关系,它就是好的,就应该维持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偏见。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最大的宗旨,就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过得幸福一点。

可是如果你要讲的是“我们”的故事,那我想分享我在《爱,需要学习》这本书里的一段话给你:

“在亲密关系的某些关口,你没有退路。你不能后退,不能赌气,不能争输赢,也不能无所谓。

你必须跟眼前的这个人携手往前冲,因为能否冲过这些爱的关卡,关系着你、伴侣以及孩子的幸福,你退无可退。”

希望你能经营好你们的亲密关系,愿你生活在爱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电话:024-23527509


网站首页|关于协会|协会新闻|培训信息|团队风采|理论研究|婚恋家庭|推荐评优|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