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留言说:“孩子今年开学的时候报了三个兴趣班,一个机器人、一个围棋、一个架子鼓,结果每个月放弃一个,说围棋太难,总是坐着没劲儿,架子鼓的老师总是很凶,不想去了,到了期末,只有机器人还勉为其难的在继续。”
她说每次看到孩子说不想学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想学,可是坚持不了几天,孩子就变着法子说不想学了。很多时候,孩子说不想学,我们会听到父母这样的回答:
可是很少有父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也没有去顾及孩子说这句话背后的原因,反而急忙地把责任推给了孩子。当孩子说不想学的时候,爸妈们常常纠结:是听孩子的选择放弃,还是要继续坚持,逼一下孩子?我觉得,在真的放弃之前,父母有责任适当地逼一逼孩子。因为放弃谁都会啊,可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是要坚持下去却要足够的耐力和勇气。首先是弄清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因为目标对了,走的路才不会歪。适当逼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韧劲和耐心。而不是为了逼着孩子去帮我们实现未达成的梦想。更不是拿孩子当作自己的作品,拿来跟别人做比较。小小鱼也报了钢琴班,每周两节课,上了半个学期的时候,他跟我说:“爸爸,弹钢琴太难了,我不想弹了。”我拉着他小小的手,放在我的手心,跟他说:“是呀,是不是用力弹的时候,手指会疼?”我能感觉到他的压力,但我看不出他的反感,而是看到一个需要支持的孩子。
“再坚持几年试试吧,到时如果你觉得不想学,爸爸支持你,但是现在你才刚刚开始弹,放弃的话就太可惜啦!”
之后他也没有再跟我说不想学的话,因为我理解他的心情,也给了他建议。比如看一本好书,开头也许平淡无奇,但你能坚持读50页的时候,也许就舍不得放下了。看一部好的电影,开头也不一定扣人心弦,但是看20分钟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了美好的收获。如果真的是一本没有任何趣味的书或者一部烂片,就不要逼着孩子去啃完。父母要努力陪孩子一起,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扇门,然后坚持走下去。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学,开始想尽办法对抗,甚至偷偷放弃时,那我们要冷静下来,找到孩子不想学的原因。别急着去批评指责孩子,甚至为此大发脾气,是最无益的。因为这只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比如小小鱼学习英语,有一段时间妈妈给他报了一个级别比较高的跟读班。每次跟读的句子,他总是记不住。有时我会过去灭火,要妈妈冷静一点,这样骂他,哭闹着更加记不住。后来我跟老婆说:“最近的学习任务加重,先给孩子一个过渡期,还是不要因为句子记不住而发脾气,我们相互监督。”因为我不想孩子形成一种这样的反应:学英语就要挨骂,学英语是痛苦的。这样只会让他形成阴影,就好像我当年学英语一样,只要是上英语课,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我坚信可以变得有趣一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辛苦也会觉得快乐,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就是“玩游戏”和听故事。记得那时候培养儿子的阅读兴趣,我经常会加一些表演。给他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时候,我会在床上给他模仿书本中大兔子的样子,上跳下窜的,每次他都会哈哈大笑。而读动物绘本,我会扮演各种动物,模仿动物的声音,想方设法地让他觉得有趣。四岁的时候,他对认字感兴趣,我就给他用象形文字的字卡,先看图,再识字,到如今已经能认识大约500个字,还在每周进步一点点。最后再把那些他熟悉的字编成故事,给他讲,不仅仅讲字的意思,还组一些新的词,然后要他造句,因为组词造句过程中,可以有很多搞怪好玩的玩法,所以他从来不排斥这样的学习过程。比如黑、妹、小、大、弟这几个字,就可以组成:黑妹;小黑妹;小黑(狗)。唤起孩子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游戏”+“故事”的方法。孩子往往对这个没概念,心里还会想家里有钱,或者我又不要钱,那是不是就不要努力学习了?还有父母会给孩子一些奖励,比如考了第几名就奖励一次旅行或者奖品。而孩子真的为了这些外在的目标,而不是内心驱动地话,很难形成持续的努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告诉他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能够让你变得强大,比如你想研究一只恐龙,那就需要先学习恐龙的知识,否则你发现了恐龙化石也不知道。有一天,我抓住翻我书的儿子,他说想看看里面有什么。我说这本书,你暂时还看不懂,但是爸爸能看懂,那是因为爸爸学习了很多很多年。当他对一切都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学习冲劲时,兴趣之门被打开,一切就好办了。
“没有努力的幸福是不长久的,哪怕你想象的再美;没有汗水的快乐也是不真实的。小时候必须努力学习,未来能攀登高峰,看到更美好地风景。”
很多年后,我们发现那些不想学就不学的孩子往往会后悔自己当年为何没有多坚持一会。每个人都希望能过的有尊严,能找寻到自己的价值。因为尊严和价值感会让你觉得快乐。而这些,却跟汗水有关。
放眼望去,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更努力的父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电话:024-2352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