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现实版的樊胜美冲上了热搜。
96年出生的女孩洛洛在杭州工作三年。
由于长期疑遭受家里的索取,心理压力很大。
2019年十月,在钱塘江遇到涨潮意外去世。
事后公司对家属补偿了6万元。
但三天后其父母突然索赔41万。
原因是要给弟弟买房子?
此事一出,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为了要钱,他们是各种招式甚至道德绑架都用上了。
让人语塞。。。
整个视频看完,唯一体会洛洛感受的人,竟然是她公司老板。
他质问洛洛父母:“一个女生自己在外面上班,你们这样吸血,想过她的感受吗?”
面对这样的质问:他的父母竟然一直不承认自己重男轻女?
像洛洛这样的孩子现实中还有很多。
她们走不出爱的困局,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1
父母明明”重男轻女“为什么不肯承认呢?
a、现实中的自尊与自恋,她不能承认
也许父母确确实实意识到了自己的重男轻女,却不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有错。
如果我承认了自己有错,那就无法保持自己的权威形象。
其人格结构往往有明显自恋成分,会用强力控制的方式来维护自尊。
b、当然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有一种可能
父母可能真的不知道或者没感觉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防御机制。
作为父母,可能知道这样方式是对子女的剥削和不公平。
但是父母的内心会有罪恶感,自责感。
防御会把不好的感觉隔离开,否认掉。
它通过防御来否定事实。
来维持内心的稳定。
因为防御是在潜意识层面运作。
所以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否认事实。
就把重男轻女的想法从内心隔离开了。
让自己体会不到自己在剥削孩子。
2
孩子被剥削为什么不离开
很多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爱的表达,什么是对自己的侵犯。
因为匮乏爱,为了得到一点点稳定 牺牲自己的边界。
甚至都不知道那是被剥削,被侵犯。
对父母,对血缘,充满了怀疑,甚至怀疑自我存在的意义。
不舍得花钱在自己身上,花钱会觉得有愧疚感。
会想把钱省下来给家里,减轻点父母的压力。
觉得自己不值得爱,不值得被好好的对待,因为父母会让你觉得你不够好。
会有很深的被剥削感,不公平的感觉常常像海啸一样袭来。
又常常自我道德约束,压抑,怀疑,再压抑再怀疑,反反复复交替进行。
情感上的不公是真实的,道德又告诉你不要责怪父母,他们不容易。
这让孩子们真的感到非常消耗精神。
3
这种感觉是如何来的?
小时候,孩子想要妈妈的拥抱,获得妈妈的爱。
如果妈妈对渴望拥抱的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痛苦,无力去拥抱你。
孩子体验到一个遗憾,然后孩子会去其他地方寻找资源,比如自己看动画片娱乐自己。
如果妈妈借机把孩子数落一顿,发泄自己的痛苦,让孩子误以为“我得不到爱。
是因为我太差了”“是我让妈妈如此痛苦”。
就会感觉到自责、自卑,感到我不够好,我是妈妈的负担。
这时如果,妈妈若再加一句:我说你,都是为了你好。
这个孩子的心灵就被碾压了。
不得不进入妈妈催眠的语言中。
因为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自己是需要赎罪的,是需要贡献的。
所以这不是孩子的错,这是重男轻女的家长,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带给孩子的负面感受。
他是从小被父母所催眠,她怎么能够区分什么是正常的亲密关系。
什么是剥削呢?又如何去挣脱呢?
4
被剥削的孩子如何挣脱
a、从我们不够好的谎言里挣脱出来看到真实的自己,挣脱道德的束缚。
真证的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宝贵和价值。
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相信。
b、找到能温暖到你的朋友或恋人,建立能相互帮助与滋养的关系。
让心灵有所寄托,在去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
执行自己的爱好,在行动中成长自己
真正的去认可你,你真的很好,可以很好的拥抱自己。
c、在你真实的感受里,分清真实和谎言
真实的爱会令你积极,放松、愿意沟通。
谎言的爱会令你抑郁、焦虑、甚至恐惧。
一旦感觉到自己状态不对,确认压力的来源。
找到它,才有可能避开伤害。
d、划清界限
要清楚的知道你自己能范围是什么,
保证好你自己生活安稳的情况下,
进行该有的责任和义务去完成。
边界要清晰,否则早晚在混乱的关系里被吸干。
我们都要谨记:让自己放松的才是爱,让自己痛苦的是对方在吸食自己,无论对方打出多么伟大的旗号。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