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儿子拍婚纱照,母子接吻”。
光是看到这一排字,我就感到极度心理不适。
单亲妈妈董洁,竟然真的拍了。
她不仅把这组“亲子写真”放到社交平台上,还在采访时说:
“等顶顶以后有女朋友了,就拿出来比比谁更漂亮。”
说话时的眉眼里,都是对儿子浓浓的爱。
但这份爱,除了母性关怀,也多了一丝超出界限的成分。
就像《妈妈是超人》综艺中,董洁和顶顶的互动。
董洁生气了,7岁的顶顶抱着她的头说:
“小宝贝,别生气,爸爸爱你。”
董洁偷吃顶顶的零食,儿子气得掉泪,董洁却笑:
“你是顶顶爸爸,我是孩子呀。”
顶顶和别的孩子社交,董洁当场发脾气:
“你再不过来,我就要哭了”;
顶顶心里难受,生怕被妈妈看到,一个人跑上楼,偷偷抹眼泪。
7岁,本该是无忧无虑,释放天性的时候。顶顶的脸上,却过早出现了压力责任的阴霾。
董洁曾在采访中表示:希望儿子快一点长大,可以保护她。
内心深处,她仍是个小女孩。
可顶顶,也还是个孩子。
就算她一天亲吻儿子几百次,对儿子撒娇喊“顶顶爸爸”,要求儿子时刻陪在自己身边,希望儿子像个男子汉一样护着自己……
他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长大。
可董洁没有别的选择,这几年,她戏约骤减,单亲坎坷,无人依靠,太需要有个人来爱她。
儿子,是她唯一的寄托,也是她不见光的日子里,唯一能无条件爱她的人。
记得董洁的人,印象很多源自《金粉世家》的冷清秋。
人淡如菊,高傲清冷。自幼出生贫苦,蔑视上流社会,同时暗藏着进入上流社会的渴望。
她拒绝公子哥金燕西的追求,又难抵挡礼物的诱惑。金燕西送的几匹布料,她本想退回,琢磨再三,收下一半;再琢磨会儿,全部收下。
矛盾又被动,像极了董洁本人。
2008年,董洁嫁给潘粤明,这个出生书香世家的男人,骨子里极致浪漫,会把和董洁的点点滴滴,都写成小作文。
一起针灸,一起逛街,一起逗娃……
潘粤明把“爱心”画在数件T恤上,送给董洁,件件不重样。
从他们脸上,你能看到爱情最深的样子。
2010年,潘粤明拍摄《为你而来》时发生车祸,肺部被刺穿生命垂危,董洁不离不弃,整整3个月寸步不离的照顾他。
夫妻情深,毋庸置疑。
可同年10月,董洁就宣布:
“潘粤明嗜赌,家暴,性无能,她决定离婚。”
三条罪过,条条直指男人死穴。
一时间,潘粤明成了过街老鼠。知道不知道的,都觉得是他负了董洁,骂他“不是个男人”。
潘粤明发长文澄清自己,可无济于事,他的口碑一降再降。
整整5年,几乎无戏可拍。
就在潘粤明跌入谷底时,事情反转了。
有狗仔拍到董洁和王大治激吻,将照片放上网络。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内幕被曝光:
“董洁婚内出轨”
“董洁为了自保才甩锅潘粤明”
“董洁无耻泼脏水”
……
“冷清秋”的清纯形象,碎了一地。网友调转矛头,开始攻击董洁。
第一个站出来为董洁说话的,竟然是潘粤明。
他不相信“泼脏水”是董洁所为,质疑董洁当时的经纪人不安好心,将她告上法庭,并且胜诉。
官司赢了,婚姻也散了。
这场充满硝烟的“离婚战役”里,董洁从始至终都保持沉默。
出轨被抓,她默许经纪人泼脏水;
离婚之后,她放任潘粤明被诬陷。
刀剑来袭,她躲在幕后,像鸵鸟一样,把头藏进沙子里,留潘粤明一人抵挡。
可她没想到:男人不是超人,她也不是婴儿,两个人的过错,怎能只由一个人扛起责任?
当潘粤明败下阵来,她仍不愿面对现实,将一切不幸归咎于前夫,宣泄般的恨他。
而她对前夫的惩罚,就是掐死一个男人的命脉:不让他见儿子。
潘粤明很矛盾,他渴望爱儿子,可见不到儿子。
唯一想到的方式,就是通过微博,陪顶顶一起长大。
每年2月5日零点,他都会准时送上生日祝福:一头牛,一只气球,一份来自父亲的深情。
时至今日,他仍然保留着关于董洁的微博。
他希望儿子知道:
无论父母有什么纠葛,儿子都是在爱中出生的。
综艺节目中,儿子顶顶拿过妈妈的手机,偷偷搜索潘粤明的消息,他想爸爸。
董洁知道后,训斥顶顶: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你要习惯。
言下之意是:你的爸爸已经没了,你就当他死了。
董洁有多排斥父子见面?潘粤明父亲病危时,想见一面顶顶,董洁拒绝说:没有这个义务。
转头却告诉顶顶:你爸爸很忙,忙到没空来看你。
年幼的顶顶懵懂无知,信了。
老师问他“父亲怎么没来”,他说:爸爸很忙。
董洁很开心:顶顶护着我呢。
她不在乎潘粤明过得怎样,不在乎他有多思念儿子,更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论自己,她只要儿子护着她,念着她,心里只有她。
即使名声一坏再坏,参演的多部戏,要么没能上映,要么临时撤档。
她也不解释,不澄清,不面对。只偶尔感叹一下“世界灰暗”,就像缺氧的鱼张张嘴巴。
现实,她无力面对。
儿子,是唯一希望。
生活的不幸剥夺了她的安全感,婚姻的失败剥夺了她的爱情,不安和缺爱,无人疏解,只能通过儿子寻求补偿。
她在能力范围内,给顶顶最好的生活;顶顶也在能力范围内,给她最大的安全感。
她爱顶顶,但这份爱,不是正常健康的母爱付出,而是一个溺水的人,在抓一根救命稻草。
母子之间,过度依赖。
寄生关系一旦形成,时间越长,只会越发难解难分。
在母亲的依赖下,年仅7岁的顶顶,失去了同龄小孩该有的“任性”“天真”。
他必须哄着妈妈,护着妈妈,时时刻刻站在她的角度思考,不让她难受,不让她和姥姥姥爷吵架,不让她因为自己掉眼泪。
他不快乐,显而易见。
可这份不快乐,也是他的生存方式。
他以能够保护妈妈为荣,内心深处,他是善良且温柔的,这份善意来自母亲对他毫无保留的爱。
董洁10岁离家,与父母关系疏远,她敏感易碎,缺乏独立生存能力,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病态的母子关系背后,是难以治愈的心伤。
她需要时间疗愈自己,也需要时间学习:如何实现母子分离。
分离不是不爱,而是一前一后的陪伴。
打破并肩而行,难舍难分的依赖;儿子走在前面,母亲走在后面,慢慢拉长距离,目送儿子独自高飞。
这很考验母亲的胸怀,能顺利实现分离的母亲,往往有自己的事业生活,朋友圈子;有补偿心伤,获取安全感的渠道;有自力更生,自行处理情绪的能力。
如同大树,能迎接风雨,独自茂盛,才能给子女乘凉。
对董洁来说,这很难。
现实太残酷,她本就伤痕累累,经历坎坷,更害怕离开儿子,独自面对那些风风雨雨。
顶顶早熟,她晚熟。
只要顶顶成熟得快一些,她就能成长得慢一些。
这是一个母亲狡猾的心愿,也是一个女人可悲的困境。
《热锅上的家庭》认为:家庭是一个小型社会,有它的社会秩序,隐秘规则,矛盾较量。
当一位家人成长,整个家庭都会成长;当一位家人抗拒,整个家庭都会抗拒。
母子,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如何在自转的同时公转,是所有父母都会思考的问题。
那些缺乏自转能力的成人,不够成熟,他维持自我的方式,是“全家共生”。通过抑制家人的个性,来获得对方的支持。
当一方开始成长,对另一方而言,这是漫长的折磨,也是成长的机会。
人生有无数个坎,为人父母是一道大坎。
跨过去,人生迎来蜕变,心智得到提升;
跨不过去,就将这个问题留给了子女。
早熟的子女,有更长的时间,可以思考为人父母的真谛。
他们通过这个过程收获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也会反馈给家人。
爱是相互的,也是有限的。
指望一人改变,全家改变,很难;但一人改变,能为其他人也带来新的机会。
有限的爱,需要通过无限的成长,得到升华,得到延展。
母子之爱,因为这种契而不舍的升华,才能缔结出真正的幸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电话:024-23527509